为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(以下简称“小作坊”)生产经营秩序,挖掘地方传统美食特色,让城乡熟悉的“老味道”更安全、更放心,近期,县市场监管局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了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专项行动,旨在推动小作坊从“小散低”向“精特美”转型升级。
小作坊涵盖白酒、豆制品、糕点、腊肉等众多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类,承载着浓厚的乡愁记忆。然而,其固有的生产条件、管理水平等差异也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风险。此次行动坚持“整顿规范、提质增效、传承发展”相结合的原则,实施分类监管与精准帮扶。
一是全面摸排建档,实施“一坊一策”。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小作坊进行新一轮“拉网式”排查,详细记录生产环境、设备设施、工艺流程、产品种类等信息,建立健全“一坊一档”动态监管档案。针对不同小作坊存在的具体问题,量身定制整改提升方案,明确整改时限和标准,实现“精准滴灌”。
二是聚焦生产源头,严控关键环节。重点检查小作坊的生产加工场所是否整洁卫生,是否与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;是否超范围、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;是否存在使用非食品原料或回收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;原材料采购验收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、产品包装标签等制度是否落实。尤其对白酒小作坊的塑化剂污染风险、腊肉制品的亚硝酸盐使用等进行重点指导和管控。
三是推动示范引领,培育“名特优新”。县市场监管局计划在整治规范的基础上,遴选一批管理规范、工艺传统、质量稳定的“示范小作坊”,给予技术指导、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支持,鼓励其申请“名特优新”食品标识。通过树立行业标杆,带动整个小作坊行业健康发展,让奉节本土的特色食品焕发新生机。
四是强化服务指导,推动社会共治。在严格监管的同时,执法人员主动化身“服务员”和“宣传员”,向坊主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,帮助其理解并执行相关要求。同时,鼓励消费者通过“随手拍”等方式参与监督,构建起市场主体自律、政府监管、社会协同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。
信息来源:奉节县市场监管局